|
|
|
以下翻譯部分回答。 Qian Wen Tan: 短答案:他們出國並不僅僅是為了唸書。 長答案:不論你在英國/美國是否上了一所好學校,出國留學所獲得的經驗絕對令這一選擇值得考慮。 我在英國讀本科(大學部)3年,除了接受頂尖的教育之外,還透過與同學的互動和歐洲旅行獲得了更多對生活、文化和人的見解。這是一次讓我大開眼界的經歷,我非常珍惜,它為我的生活引入了各種不同的觀點,我相信如果我選擇在新加坡國立大學(註釋:新加坡2所頂尖大學之一)讀書,這是不可能實現的。 一旦你遇到生活和思維方式與你不同的人,你也會變得更加會反思自我,質疑事物的方式。你也開始看到並欣賞新加坡的好處(例如公共交通、清潔、教育)。同時,你也明白新加坡人需要改善的地方。出國在外,你還需要學會在沒有父母的情況下獨立生活。你開始學會更加獨立和對自己負責。 簡而言之,當你離開新加坡時,你學到了很多東西,有時不僅僅是你去的學校是哪所,更重要的是你能從所在的學校/國家中獲得什麼。
|
|
Ellen Ng: 以下回答基於我的個人經歷。 我被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和南洋理工大學(NTU)錄取,還被一些非藤校、非牛劍的英美大學錄取(我猜這些就是你所謂的「在英國/美國不那麼好的大學」)。我最終選擇了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分校(UW Seattle),我將從今年秋季開始在那裡就讀。根據2016-17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排名,UW在第25位,QS 2017世界排名為第59位。相比之下,NUS分別排在第24位和第12位,而NTU分別排在第54位和第13位。 (附言:在最新的QS 2018世界排名中,NUS排名第15位,NTU排名第11位,UW排名第61位。) 新加坡的學校競爭激烈,你被期望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進行學習。在我看來,這太過於沉重。對我來說,擁有豐富的非學術生活是很重要的,而我認為在本地大學可能難以實現。 (正因為如此,我還選擇不申請像牛津【這是我父母真的想讓我試試申請的】或史丹佛這樣排名極高、極受歡迎的學校。我的理由是——這些理由可能不是那麼充分,如果進入這些學校已經如此競爭激烈,學術生活也不會遠了。我發現,如果我要上這樣一所高水準的學府,最終只是一直忙於學習,那就沒有意義。) 我申請的最受好評的海外大學可能是愛丁堡大學,它在QS和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上都低於NUS,也低於NTU。就選擇性而言,它在我的其他選擇中屬於上一個層次,但無論如何,我都沒有達到他們條件錄取的全部A等。 對我來說,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地點。新加坡是一個小而人口稠密的島國,缺乏海外大片的自然和荒野地區。我喜歡參觀和拍攝這些地方。太平洋西北地區在這方面特別吸引人,這是選擇UW的另一個原因。 最後,這歸結為我想要的課程。在海外大學,我被錄取時要麼是未聲明專業(我自己選擇的),要麼是地球/環境科學/地質學專業。在NTU,我無法進入環境和地球系統科學專業。NUS提供環境研究專業,它的科學和實地工作較少(對我來說不太吸引人,但我知道有些人喜歡),或者你可以申請進入科學學院,選擇生命科學作為你的主修。生命科學專業有一個環境生物學專業方向,如果我選擇NUS,那將是我的計劃,但它也不提供太多實地工作的機會。 我知道有些人無法進入NUS/NTU醫學專業,因此選擇去國外,即使這些大學名氣較小。 還有一個人們外出就讀的領域是藝術/設計。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SUTD)更注重名稱中的技術部分,並且目前還沒有被公認為「頂尖」的本地大學。拉薩爾(Laselle)學院收費極高。我認識的大多數想在本地追求藝術的人要麼目標是NUS建築學,要麼是NTU的藝術設計和媒體學院(但就個人而言,我覺得後者生產的作品不太激勵人心/啟發靈感)。我想我初級學院時的藝術老師們都在英國獲得了他們的藝術學位。 最近我們的一位教育部長表示,新加坡的目標是將每個年級的本地畢業生比例限制在40%。然而,過去幾年來,每個年級就讀本地學校的學生比例一直在穩步增加,目前已經超過30%,因此人們預計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甚至新加坡管理大學的錄取會變得更加競爭激烈。這可能會導致將來更多的人選擇出國,因為他們無法在本地大學獲得錄取。
|
|
某匿名用戶: (我猜,你所謂「不那麼好的英美大學」是指非常春藤聯盟、非牛劍的第二、三梯隊大學,例如波士頓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湯瑪斯傑佛遜大學、紐約州立大學,或者利物浦大學、倫敦大學、伯明罕大學、蘭卡斯特大學、曼徹斯特大學) 主要是為了避免新加坡大學中更苛刻的打分制度。實際上,由於大多數課程接收的學生具有相似的學術能力,有很大可能一名學生處於順位分布的低端(根據班級排名分配學術成績的體制)。在英國教育體系中,獲得2.2(二等二學位)意味著吊車尾,但在新加坡大學中則只是中等水平。許多新加坡大學的學生,其成績不到2.1(二等一學位),最終選擇使用初等學校/理工學院的成績申請英國/美國/澳洲大學,通常更容易獲得2.1或一等學位。 儘管在外國的城市獲得學位有助於提高在那裡找工作的機會,但一些人認為大學學位不僅僅是通往工作的手段,還是通往知識的門戶。新加坡大學的教學風格主要吸引孜孜不倦的學生,而對於動力不高不低的學生來說,經歷美國/英國講師以引人入勝的方式進行的教學,更有可能對學科產生實際且長久的興趣。海外講師對基於討論的學習方式更加接受,也更能接受來自學生不同觀點的看法。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生的智力貢獻也豐富了思想的多樣性。 出國上大學的社會原因:與朋友談論相同的話題並在同幾個地方短暫度假可能會讓生活變得單調乏味。在國外生活使您能夠體驗不同的文化,學習一種新的語言,並在世界的一個異國風情地區旅行。對於一些人來說,這也意味著逃離您過於霸道的家庭,獨立生活,學會在不同的氣候中生存,處理意外的住房和移民問題等。這取決於您離開新加坡前有多少被寵壞。 然而,英語系國家對國際學生的大學費用非常昂貴,很少有新加坡家庭能夠負擔多個孩子出國接受更好的教育。因此,對許多人來說,在新加坡完成本科學位是默認的選擇。
|
|
Sam Cheung: 在亞洲(主要是東亞),從商品和服裝到膚色及美容產品,存在著對高度的崇洋心理,程度高到基本上完全不應該這樣。崇洋的對象也包括教育制度。英美學校很會在這些國家推銷自己的教育制度。部分成因與殖民心態有關,尤其是在新加坡。 對於新加坡人來說,有幾個其他很好的理由在英美唸書。首先,新加坡的大部分企業都與英國或美國的公司打交道,甚至可能在這些國家設有業務,因此在英美唸書將幫助學生了解這些公司的心態,不被嚇到,並在這些國家建立聯繫。 其次,出國留學有助於拓寬視野(不僅僅是為了逃避「虎媽」!)。新加坡是一個小國,了解生活在人口眾多的國家是什麼樣子是件好事。
|
|
Jerome Syed: 沒有一個涵蓋全部情況的原因。 正如題主明確所點出,新加坡本地的大學排名要高得多(可能包括新加坡管理大學),這可能是做出這個決定時要考慮的一些因素。可以用公積金(CPF)而不是現金,支付上本地大學的費用。 除非父母支付不起學費和住宿費用,留學英美的經歷帶來的機會真的不可估量。 1. 能夠體驗其他大學的教育,比起僅限於課堂學習,學生能參與更多實踐項目。 2. 與來自不同文化的朋友交往,不像在新加坡本地大學,那裡你的同學可能來自你所上的初等學院、中學甚至小學!很無聊! 3. 海外教育可能有助於你在面試中脫穎而出,當然這取決於你的表現。如果不求更多好處的話,父母確實相信海外教育能夠實現這一點。 可能還有比我上面列出的更多原因,但這些是我目前想到的。 謝謝你的提問!
|
|
Sam Cheung: 在亞洲(主要是東亞),從商品和服裝到膚色及美容產品,存在著對高度的崇洋心理,程度高到基本上完全不應該這樣。崇洋的對象也包括教育制度。英美學校很會在這些國家推銷自己的教...
Chia Jeng Yang 谢征阳: 儘管Sam所述基本正確(儘管我認為這種崇洋心態逐漸消退),但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在新加坡,學生很難被自己想學的科目/專業錄取。例如,法學院和醫學院的入學標準非常高。對於許多成績平平、但仍非常有能力的學生來說,申請並進入英/美/澳的中等水準大學其實更容易。 另一方面,有評論指出新加坡的學校優於許多頂尖學生所就讀的大學。如果是談論倫敦帝國學院、倫敦大學學院、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牛劍、愛丁堡、常春藤聯盟、加州理工、麻省理工和史丹佛等大學,那這一論斷並不成立,而這些頂尖學校是許多新加坡學生跑去唸書的地方。
|
|
Cornelius Goh: 大學校園生活塑造成年生活,尤其是在海外環境中,除了培養獨立性和自信心、獲得學術知識外,透過與教授、實習生、當地學生和朋友的互動,接觸外國文化、產業、專業人士、技術和商業等等,這對新加坡青年來說是一級棒的經驗。 這一論據同樣適用於美國或歐洲的學生,他們應該選擇在亞洲(中國、日本、韓國、香港、台灣、新加坡等地)或其他地區短期或長期學習。 全球視野是無價之寶。擁有它,你可以在全球範圍取得成功。 2000年前,孫子曾說過: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
|
Dhiraj Sinha: 一所大學的聲譽建立在多重因素之上,諸如學術課程結構、職業機會、研究產出以及校友在知名/高聲望組織中的存在等。 新加坡大學在一些國際排名中名列前茅,但這並不成比例轉化為相應水平的學生就業機會。例如,如果一名學生想在英特爾在波特蘭的芯片製造廠工作,與新加坡的學位相比,俄勒岡州的本地大學或美國的其他大學會是帶來更多機會的敲門磚。 另一個關鍵方面是,新加坡大學在過去20年中才開始認真投資於研究。在此之前,研究對它們來說並不是重大優先事項。結果是,你不太能找到非常多就讀新加坡大學的人擔任全球公司的執行長,或擔任世界頭部大學的教職員。目前,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和南洋理工大學(NTU)有一些國際知名的研究團隊,他們的聲譽正在提升。但與許多排名不低的西方大學相比,新加坡的原創發明和科學發現仍然相對較少(即使考慮大學規模因素)。 第三個方面是,新加坡大學仍在努力將其教育和研究成果轉化為創業活動。源自新加坡大學並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企業並不多。相比之下你會發現,許多在美國、英國和其他地方的不知名大學,反而一直是重大科技與公司的搖籃。 第四個重要方面是,新加坡天氣炎熱潮濕,即使新加坡人也不太喜歡這氣候。他們渴望在寒冷的國家度過一些時間。 總的來說,在學校環境中,你所獲得的成績與你的知識和未來升學前景之間可能存在線性關係(譯者註:即成績越好,升學時就能讀越好的學校)。然而,在高等教育的情境下,國際排名可能與就業、職業前景以及整體學生經歷之間沒有直接的聯繫,這種線性關係(大學排名高=學生前景好)就完全不成立。
|
|
Marsha Brightly: 新加坡的頂級大學是哪一間,新國立還是南洋理工? 1. QS和泰晤士排名,並不足以證明新加坡的大學能在全球範圍超強。 2. 新加坡大學沒有任何諾貝爾獎得主校友,怎麼有臉與那些「不那麼好」的大學作比較? 3. 培育出很多深遠影響他們所在領域的,是建立超過500年的那些大學,而不是那些在20世紀初創立的所謂「嬰兒大學」。 4. 不要因大學排名而過於驕傲自滿,因為這些打分機制是基於不可量化的因素(聲譽等),這些因素可以任由操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