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共發了104篇帖子。
(轉載知乎)假设美国所有大学的中国教授突然全部回到中国高校就职,中国大学整体实力能否进入世界前三名?
81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1 18:42
某匿名用戶:


不行,首先没钱,第二没位置,第三中美都会有派系斗争,也都有摆烂的教授,都很害怕走出舒适圈,所以不能排进世界前三。

82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1 18:43
作者:JJJJ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9701684/answer/268312405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根据最新QS世界排名前100来看
上榜数:
第一:美国共27
第二:英国共17
第三:中国共12(内地6+香港5+台湾1)
这不妥妥已经前三嘛


再查下某谷歌
没有查到最终的数据来源,估计是有水分的,华裔科学家有32000多,占美国科学家总数14.7%
如果国外那批确实能回来的话,假设学校的实力又是根据科研人员数量来定
那我们可以根据守恒定律:
美国:27 *(1-0.147) = 23
中国:12 * (1+0.147 ) = 13.764
依旧排行老三
总结:我们吃亏在了基数比较低
83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1 18:43
瑾公​:


回来研究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逻辑关系。

84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1 18:43
你不知道武磊吗?
你没听过挂名、送钱、镀金吗?
桶蘸工具式教育是不可能出现什么正经人才的。
能出的是另外一种。
道德没有,技能没有,在爱国方面颇有建树。
这种人有很多。
他们的存在并不是为了学术。
他们去外国大学,要的是更高的爱国生态位。
回来?
你以为他们出去过吗?
他们就算出去了,也是花你的钱,这点你可以放一百个心。


作者:洗欢地皮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9701684/answer/247638414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85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1 18:44
作者:锅达斯坦森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9701684/answer/268307627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教育内容的选择和教育方法的运用,而教育通过筛选、整理、保存、传递文化,又对文化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无论是文化传统,还是教育体系,都十分庞杂而繁复,其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照和对应。不同的文化心理折射到教育上,衍生了迥异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方法和评价标准,使中美教育呈现出明显差异,现撮其荦荦大端
,分而述之。
1.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指人们在理性思考和亲身体验基础之上形成的、关于教育本身及其价值以及价值实现途径的根本性判断与看法。一个国家和社会有什样的占主流的教育理念或教育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实践和教育制度。伍先禄立足于文化价值观的角度,认为中美教育理念的主要差异就是共性教育和个性教育的区别,主要表现为:标新立异与整齐划一、独立思考与被动接受、平等宽松与权威严格、注重知识传授与注重能力培养。
2.教育思想
在世界教育史上有代表性的流派包括:要素主义、永恒主义、存在主义、行为主义和进步主义等,直至今天,每一种流派在美国都还不乏其支持者。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则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教育思想理论。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以儿童为中心”等教育思想,民主理想一直贯穿杜威教育思想的始终,这与美国主流社会价值观共通融合,对美国教育思想的影响极其深远。中国传统儒家教育思想中,强调师道尊严,塑造出了“天地君亲师”的等级观念,师生关系不仅表现在“教”与“学”的教化与聆听,更是深化为权威与服从。在这样的先决条件下,知识的传播只能沿着老师——学生的单向路径传播。在“唯上唯古”意识的推动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即使再完美,也难以超越前人,难有创新[30]。百余年来,在东西方文化大交融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教育思想特别是现代教育思想,受到诸多外来教育思潮的深刻影响,既有五四时期在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理论影响下生发出的现代生本教育思想,也有建国后在凯洛夫
教育学说为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指令型课程范式。新世纪以来,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进一步提升了中外教育思潮与改革实践的融合。中国当代教育思想及其实践,要在本土化与外来教育新思潮的交融中获得更好的生长态势,仍任重而道远。
3.教育体制
美国的基础教育实行的是联邦、州府和学区的三级管理制。美国宪法规定,联邦政府的教育行政职能只是局限在立法授权和宪法限制的范围内,对教育不负具体实际管理的责任。办教育主要是州和地方政府的权力范围,州政府的立法机关制定教育的法律和政策,而对教学的具体经办和管理则由地方学区委员会来负责。美国作为联邦制国家,采取的是地方分权制。而我国作为单一制国家,采取中央集权制。同时中国的传统文化突出“合一”而天然地排斥“多样”,这内在地决定了中国的教育不会有太多的个性。我国教育部是国务院主管全国教育工作的职能部门,负责掌握教育的大政方针,统筹规划教育事业的发展。这种大一统的管理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统筹规划国家教育资源、明确国家育人培养目标,实现教育质量和数量的宏观控制,推进教育公平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这也是与我国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国情相适应的。
4.教学模式
与美国教育理念与教育思想相一致,美国的教学模式是一个强调交流互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在这一模式中,教育目的强调的不是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获取,而是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意识的养成。我国教育建立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视为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学习内容则由高考决定。在这一模式下,中国的教育目标特别突出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与灌输,注重培养学生对权威的尊重和接受、对知识的掌握和继承。
5.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是与教学模式相适应的。美国的课堂教学普遍注重交流互动,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与协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采用的教学方法除了直接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团队讨论和小组学习外,更重要的形式便是研究性学习法,即“探究性学习”和“基于问题的学习”。此外,还包括掌握学习法、“狐光”法、主题循环法等。在我国的课堂教学中,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文化中师生等级观念以及教师中心模式的影响,普遍采用的是强调基础知识传授的灌输式讲授,重视对教师教的方法的研究,不同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学的方法的拓展。当代教学改革倡导学生从被动接受学习转向主动参与学习、从个体学习转向合作学习、从传承性学习转向创新性学习等新的教学方法[38]。但实际中,许多教师还没有深刻领会教学方法改革的意义,还存在着一些新方法流于形式,不能达到应有目的的现象。以上分析了中美文化的差异以及在教育领域中的实然映对,但同时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总体而言,中美之间的文化教育,各有千秋,难分轩轾
,相互平等,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好坏与优劣之分,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客观清醒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教育的利弊,坚持继承中的创新和扬弃中的突破,以开放的态度和跨文化意识来审视原有的模式框架,在兼容并包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创新。
86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1 18:44
知乎用户7th5aW​:


假如我爹是高官,我现在妥妥的官二代。
假如我爸是亿万富翁,我现在天天泡女明星。
假如我有绝世神功,我可以睥睨天下。
假如我有先见之明,我轻松左右世界。
假如我玉树临风,天下美女蜂拥而至。
假如一切。
可惜都是假如。
一觉醒来,黄粱米还没蒸熟。

87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1 18:45
兵头将尾:


南橘北枳

88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1 18:46
美国科研实力强,除了因为汇聚全世界顶尖人才之外,还有其长期技术积累的沉淀、配套的工业体系、成熟的管理模式、发达的市场经济支持和清晰成果转化路径等等。
一大批中国学者回国之后感到"水土不服",恐怕不是点子变少了,而是成果做不出来了。至于为啥做不出来,原因太多了。
不过也急不得,路漫漫其修远兮。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9701684/answer/272106803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89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1 18:46
什么叫中国教授?中国国籍?中华血脉?毛时代有过这种壮观的景象。不过,在当时,知识分子在当局眼里,分为两类。红专家和反动学术权威。今天,完全不具备这种条件。一是没有学术自由,出走的多,回来的也被当做出国镀金。二是民族主义为国家主导思想,往往为高级知识分子厌恶。


作者:功夫诗九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9701684/answer/268510801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90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1 18:46
源流川:


饶了这些教授吧,什么仇什么怨啊。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这跟浇水的农夫又有什么关系呢?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4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