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ter:
现在媒体发达,信息差减少了,真正牛叉的该润还是润。而那种在国内只是应试特别好的,出去确实要掂量掂量了,到那边继续与中国同伴卷,机会也不再那么充足,而且不只是看学习好就行,还得拼外形社交等等。出去胜算变小,自然阻挡了一批学生。
ksgputty:
因为是双向奔赴,大陆学生觉得风险大不去了,北美导师觉得风险大不招了改招韩国人印度人东欧南欧人了
王右右:
没有吧,有强润意愿的人依然很多。而据我观察主动想留下的有三类人:第一类是学术人际两开花,早早得到大佬背书铺好路的;第二类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吃了信息差亏的;第三类是将来没打算找教职或者跑路,只为了刷个高学历在国内工作或者考编,懒得折腾出国的。
如果题主身边润的意愿明显降低,我猜是第三种人变多了。如果是前两者的话,目前内地好一些的高校门槛多数都要求海外博或者海外博后,土博连申青基都矮人一头。真在海外博士offer谁会不要呢?
fcs15963:
高龄低水平博导逐渐退休了,被青年高水平博导替代
事不期未可知:
不是意愿减弱了,是润不出去了或润出去的成本增加太多了。
以润去美国来分析
1 美国高校对留学生发放的全额奖学金/半额奖学金少之又少了。去美国读PhD要自费了。一年费用5W美刀以上。有几个家庭能提供?
2 美国生活成本近几年涨了30%以上。中美航班涨价80%以上(与疫情前比较)
3 美国发放的签证数量少了太多。拿到了Offer、搞不到签证,有卵用
4 有科技含量的理工科,排斥中国人进入。
刘小毛:
工科背景回答一下,
1.国外的政策不稳定性;
2.国外的教师回国之后,科研条件比国外更好;
3.出国是一种选项,而不是一种必须;
4.可以找交换项目出国看看,之后再做决定。
国外政策问题不容易留下比过去更卷,国外政策问题审查、拒绝变多,经济发展原因国外显得没有便捷很多,导致更多人想回国,润的意愿减弱,留在国内派系山头有好处,设备平台不算差,时代进程导致不太可能有重量级科学发现,呆哪里都一样,除了靠PhD
汪大财:
因为在国内读博性价比更高,不用交税,每月有很多补贴。刷抖音看到外国博士要交税,洗盘子洗到腰痛。欧洲和日本平均时间太短培养水平太低。这也是和个人能力有关。。成绩够会留国内进修,成绩不够会去海外读水硕水博。谢绝抬杠。
LeoZhao:
难道不是因为变卷了难润了么
入学的时候招生基本没几个清华的,现在清华过来的好多
momo:
别的不知道,10043院校基本都是因为特朗普
內容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