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共發了121篇帖子。
(轉載知乎)澳大利亚为什么那么富裕? 澳洲连工业都没有
41樓 JosephHeinrich 2025-4-20 23:08
作者:万答通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689195/answer/189728808239233517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其实富不富裕,只要看这个国家用什么创造外汇。

比如有个答主说,澳洲只有50万矿工,却有80万护士,所以澳洲的富裕不靠挖矿balabala。

这就是典型的偷换概念。

随机举个例子,金额可能不一定对,但你明白大概意思就行了。

澳大利亚某普通工人月薪5000澳元,他洗车30澳元,理发50澳元,下馆子人均80澳元,住快捷酒店150澳元/晚。而中国某普通工人月薪5000元,他洗车30元,理发50元,下馆子人均80元,住快捷酒店150元/晚。在这个维度上来看,中澳这两位工人购买力是一样的。因为人工费占大头的项目,决定价格的最大因素就是工资。

但让澳洲工人感到幸福的是,他买一台60寸的中国产电视,只需要499澳元,一个月可以买10台。买一双越南产的耐克鞋,只需要79澳元,可以一天买2双。买一台印度产的iPhone只需要999澳元,一个月可以买5台。而中国工人购买电视机需要2300元,需要半个月工资,买耐克鞋需要370元,买iPhone需要5000元。所以澳洲工人的幸福感来源,是用发达国家的工资,购买了用发展中国家工资生产出来的消费品。

通俗一点来说,澳洲人的幸福感来源于汇率差。

但这里有个问题,如果澳洲人不停的购买他国产品,意味着大量澳元换成了外汇,根据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很快澳元就会贬值,澳洲人的购买力就会大幅度下降,慢慢的他的这种幸福感就不存在了。

而之所以澳元还维持这个汇率差,在于他有其他方式,把那些汇出去的外汇给挣回来,稳定了这个汇率。

如果你是美国,你可以靠发美债,华尔街

去他国投资,硅谷、好莱坞

去全世界收钱……

如果你是德国日本,你可以靠出口汽车、机械、化工品。

…………

而澳洲的方式里,最大头的就是出口矿产。

2023年澳大利亚出口海关数据怎么样?​

www.tendata.cn/news/news4503.html

这里肯定有人要举例日韩,他们汇率不如人民币值钱balabala。其实严谨一点来说,就是本国普通人工资换成美元后,还能有较大购买力。比如韩国最低时薪大概1万韩元,越南最低时薪大概1.6万越南盾,但韩元与美元1400:1,越南盾与美元26000:1,所以韩国工人幸福感远超越南工人。

很多人觉得一个国家变发达,就是工资从3千变成3万的过程。

然而事实上可能更多的方式是,工资可能只是从3千变成4千,但与美元汇率从1比10变成1比2。你的钱更值钱了,当然代价是你得放弃那些低端产业,你生产的工业品如果没有科技加成很难卖过那些第三世界国家出口品。

42樓 JosephHeinrich 2025-4-20 23:08

作者:Neecarim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689195/answer/189720776736790961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很多人都有一个严重的误区就是觉得只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才值钱,比如工业

这种理解其实是落后版本的。从工业革命一直到20世纪末这段时间内的确是这样的,那时候最富裕的国家全部都是工业国(个别产油国除外)。但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的生产力过剩和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以及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来钱最快的行业已经不再是工业了,而是变成了金融服务业,即第三产业。

所以当年很多完成工业化的国家经济陷入了停滞(比如欧洲和日本),唯有成功转型第三产业的才能继续发展(比如美国、香港、新加坡和澳洲)。现在这些地方的人均收入已经是欧盟和日本的两倍了。

如果条件允许,谁都想自己玩第三产业,轻轻松松赚大钱,让别国埋头苦干拧螺丝。然后再通过国际贸易去购买他们的工业品,玩剪刀差。这就像工业革命期间,工业国高价卖工业品给农业国,再低价收购他们原材料一样。

这就有点“等级制”的感觉了,最舒服的是玩第三产业的国家(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然后是玩中高端制造业的(德日韩),再次是低端制造业(东南亚),最惨的是啥产业都没有的(非洲、印度)。

澳大利亚是一个常年金融账户顺差的国家,即以第三产业为主。海外有很多人排着队地投资和购买澳大利亚的金融产品。澳洲人坐办公室里敲敲几个小时键盘赚的钱就比中国工人拧一整天螺丝挣得多,比东南亚牛马踩缝纫机一个月挣得多,比印度和非洲贱民一年挣得多。

澳大利亚的矿业和农牧业只能说锦上添花,没了这些澳大利亚人的收入肯定会受影响,但他依然还会是一个富裕国家。

家里有矿或者农牧业条件极佳的国家不见得就一定富裕,比如阿根廷、巴西、俄罗斯和智利就只能说还行,远谈不上富裕,而尼日利亚和蒙古更是穷到姥姥家了,坐在矿车上要饭了属于是。


43樓 JosephHeinrich 2025-4-20 23:08

澳大利亚以前也有钢铁业,也有汽车业。后来衰落了。理由很简单,性价比太低。直接卖铁矿石,老天爷赏饭吃。

还有一个例子,为什么中东国家直接卖原油,不卖炼化好的汽油、柴油、化工原料呢。道理很简单,老天爷赏饭吃,卖原油性价比最高,而且还不用污染环境。

日本人为什么制造业强,因为没资源,没资源就得玩深加工,就得玩制造业。

不要以为制造业有什么了不起,制造业是蓝海,又苦又累,还不赚钱。



作者:拿走属于我的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689195/answer/189725800775206208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44樓 JosephHeinrich 2025-4-20 23:09

银华:


因为工业本来利润率就低

品客自己都不愿意去流水线

还有资源丰富,底层一口汤都分不到的一大把,赤道几内亚就是典型


45樓 JosephHeinrich 2025-4-20 23:09

作者:人青ly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689195/answer/189704531887022092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因为钱的本质是人的劳动价值,是社会收到你劳动价值之后发给你的债券。经济是劳动价值的流通,不是特指产品的生产。

发展经济就是让更多的钱流通,健康的经济就是让更多的人花更多的钱,让钱可以大批量的普遍性的流通。钱流通的批量越大越具有普遍性,消费力越旺盛,那这个社会就越富裕。

在生产力如此发达的21世纪,如果某个国家出现普遍性的消费力不足,出现奴隶一般的劳动环境,那就说明这个社会里人的劳动价值并没有大批量的转换成钱,没有普遍性的流通到每个人身上。

通俗的说,就是社会欠你的,克扣了你的劳动价值。

很显然,澳大利亚没有克扣,或者相对来说克扣的比较少。

其实就算克扣问题也不大,因为社会需要尊重个人存在的意义和生存的权利,我们毕竟是人,早就脱离了弱肉强食的森林法则。社会可以通过克扣劳动价值来确保一部分弱势群体的生存,或者以克扣之后再分配的方式来确保全体民众的基本需求,比如生育、教育、养老、环保等等各种福利支出,俗称国家兜底。

很多时候问题往往出现在这里。比如有些地方,劳动价值克扣的比例相当高,但国家兜底却几乎没有。明明生产力极其高,消费能力却出奇的低到不可思议。明明货币流通量相当不小了,却普遍性的钱不够花。

奇了怪了,钱去了哪里?

劳动价值呢?狗吃了?

这就是不富裕的原因。


46樓 JosephHeinrich 2025-4-20 23:09

wish:


北京的工业产能基本为0,河北的工业产能说是北京工业产能的几百倍,没什么问题吧?

那河北也一定比北京富裕几百倍咯。

47樓 JosephHeinrich 2025-4-20 23:09

赫尔辛基的讯息:


冷知识:澳大利亚,新西兰都是创新型国家

人工耳蜗就是澳大利亚造出来的,硅量子计算机澳大利亚处于国际领先位置


48樓 JosephHeinrich 2025-4-20 23:09

为什么要弹春日影:


虽然但是,

澳大利亚人均工业产值12913美元(总工业产值/2666万人)。

是(自称)工业克苏鲁

的某国,人均工业产值3500美元的3.69倍。

当然如果你想用工业克苏鲁和2600多万人比总量,算我没说,你赢。

49樓 JosephHeinrich 2025-4-20 23:10

美国人至今还在幻想打螺丝、踩缝纫机的美好生活,但澳洲人自己很清楚,是明确不想打螺丝、踩缝纫机的。


美商务部长:数百万工人将拧着小螺丝造iPhone,如何看待?71 关注 · 54 回答问题


美国劳工部长称,要把纺织业从越南等国手中「夺回来」,目前越南等国纺织业情况如何?美国夺回面临哪些难题?785 关注 · 414 回答问题



作者:雨花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689195/answer/189561157058898090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50樓 JosephHeinrich 2025-4-20 23:10

大妹妹墨墨:


就是因为不搞工业才富的,只要地球人还是碳基生物那么绝大部分制造业就都是没啥利润的,搞不明白的建议亲自下厂体验一下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