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性別男性小太陽指出,台灣性別友善廁所仍不普遍,儘管他目前以男性身份生活,但男廁的設計對他而言仍難以自在使用。他回憶,過去按照出生性別使用女廁時,曾遭一名女性質疑其性別,甚至要求查看證件。
「她說你這個變態,這是女廁你知道嗎?我當下很尷尬,也很不舒服,我為什麼要受到這樣的污辱?」儘管他出示標註為女性的身分證,對方仍懷疑其證件為偽造,從此不再進入女廁。
小太陽開設的餐廳內,廁所沒有區分男廁女廁,而是設計成任何性別都能通用的空間,並提供性別友善的生理用品,「我不想要跟我一樣的人,也有這樣的不舒服。」
他表示,能理解社會對跨性別者使用公共空間的疑慮與不安,「任何族群都會有老鼠屎,但不能一概而論」,他希望社會能更願意理解跨性別者的處境。
根據同志諮詢熱線協會2023年的調查,約四成受訪者表示曾在使用公廁時遭遇質疑或被注視,另有超過三成表示,曾因擔憂被騷擾或歧視而選擇憋尿、不如廁。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法學院威廉斯研究所2025年的研究指出,保障跨性別者依性別認同使用廁所,並未導致空間安全或隱私事件增加;若跨性別者被迫使用與出生指定性別一致的廁所時,更易遭遇拒用、騷擾甚至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