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Rye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94696677/answer/190829623782170338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没毛病,美式咖啡就是往咖啡液里加料,只不过加的主要是温水。
当然也加糖。
在咖啡本味里,苦就是重要组成之一。
你让意大利老拿波利人来,喝杯真·咖啡也是要给你配糖的。

走向套餐化后会多附上一杯水,因为发现这么浓稠的液体一口闷下去容易挂嗓子眼。

一个set大概长这样,留意杯碟上也是有糖的
所谓的美式咖啡的“发明”,就是某年某月某日,有位来自美利坚的大聪明觉得这样搞两杯子左右换着喝实在麻烦,于是在一众充满疑惑表情的意大利人眼前把玻璃杯的清水兑进了白瓷杯的咖啡里,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喝法”,叫“一股脑全搞里头”。
事实上,很多“美式”的食物,都很符合这种“一股脑全搞里头”玩法,像是美式热狗、汉堡、甜甜圈、三明治、塔可……
所以意大利人把这种“喝法”叫做“Americano
”,意思为“美国佬的喝法”,译成中文才文雅些地称为“美式咖啡”。
至于“美式咖啡”为何到如今成为“苦”的代名词,这锅应该是日本人背。
虽然“美式”一度也是日本整个社会潮流的主导,但日式本身的理念没有因此被摒弃。于是,咖啡在进入日本之后一度走出了一条专属于日式的“纯粹”、“极致”道路——“日式深烘
"咖啡店。

这样的老爷爷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倍受推崇的“匠心”、“纯粹”代言人
追求“深烘焙”甚至“极深烘焙”既有时代的原因(咖啡豆品质参差不齐,深烘焙是最稳定的去杂质、杂味的手段),更是符合日本人食物理念的创作。这一点日本料理,甚至是平日里没少喝的日式茶饮料里就可见一斑,像三得利乌龙茶流行起来以前,饮料商怎么也没想过,就“水+茶叶”就能卖出顶级销量啦?
但话说回来,日本人虽然追求咖啡极致的“苦”,但喝的时候也没少配甜食——

大名鼎鼎的和果子一开始就是茶馆和咖啡馆的配餐
至于我国,直到雀巢正式打开中国咖啡的大众市场,我们所接触到的第一款大众“咖啡”产品是“雀巢1+2
”,也就是“一股脑全都搞里头”的经典代表。
“美式咖啡”概念则是随着星巴克的进入而来的。而星巴克历年来,至今也,最受欢迎的单品是“拿铁
”,然后是“卡布奇诺
”,“美式”早年甚至都不如“星冰乐
”受欢迎。
同时,在这些“美式”咖啡馆里,像星巴克、costa、tims乃至麦当劳和肯德基,如果你有留意,出品口都是有糖包(有些甚至有奶球)供自取的,也就是说,这些品牌也默认顾客是需要另加糖的。
而你所在意的,当下的“美式不加糖”和“苦中作乐”则是直到这批看《精品咖啡大全》的文艺青年开始创业开独立咖啡馆之后才开始推崇的,本意大概是“我的咖啡豆足够优质,有花香果香坚果香balabala香,加糖只会破坏风味…”。
嗯,如果用的咖啡豆真那么优质的话。
而现实是,打着“精品咖啡”旗号卖粗制滥造的“涮锅水”的咖啡店层出不穷,于是你觉得美式咖啡就是苦的,就只因为你喝的那杯美式咖啡是苦的,同时还不给你配糖包或甜品。
至于嗜甜如命的美国人喝美式,会自己勺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