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公嗨课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8023009/answer/6834828785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出国,只是多了见识,多了选项,也许这就是意义本身 。
01
随着留学市场化和物质化,加上国内留学生的低龄化和土豪化,“留学”这个本该象征着学术,名校,自由,远方等等美好画面环绕的词汇,已被拉下神坛, Low为凡物。
有人依然坚信留学是个开阔眼界、增强学术、提升逼格的高地;也有人调侃留学只是混个文凭、烧些人民币的游戏。
很多留学生都会被问出国这些年到底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英语?文凭?
出国学到的就两样东西:
一种被放到任何国家任何人都不认识的地方都能生存下去的能力;
一种名车豪宅已动摇不了愿意每天坐公车去追求简单梦想的平淡心态。这两样足以让一个人受益终身。
留过学,你便仿佛获得了感叹“不过如此”的资格。你知道了,有人自始至终不知道。你见到了,有很多人却终其一生见不到。
难道在国内就不需要学会如何租房、组装家具、做饭、处理银行水电煤气网络账单,学驾车、结婚生子,到处和朋友游玩照相了?
不出国就不能学东西,变勤劳了吗?能有什么事是只能在国外做的呢?
留学生隔江踏海,翻山而来,节日与家人相隔,自我放逐到千里之外,耗费了不少的金钱,到底为了什么?
就像电影《霍比特人》里 Gandalf 对 Bilbo Baggins 所说:The world is not in your maps and books ……When you come back, you will not be the same.
世界并不在你的地图与笔记里……当你回来时,你从此与众不同。
这是一段,任何时候回想起来,都会笑容满面的求学经历。
02
留学最吸引人的,是无限种可能,你不知道若干天若干年后自己将会在哪里,还有就是能明白什么叫真正的强大和平静。
为什么明明全世界最爱我们的两个人都在身,我们却还要离开他们。父母在,不远游。
内心当然不想因为该死的时差让他们总是在电脑前坐几个小时等着我们上线大家才说几句话。
不想每次见面时候心惊地发现他们多了些白发和愈发深陷的皱纹,发现一直以来遮风挡雨的温暖老屋变得空落落。
所有漂泊的人都是为了有一天能够不再漂泊,能够保护起家人。
只有经过这样的折腾,这样看起来的一种徒劳无功,才能明白原点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你不可能经历所有的精彩,学习和经历本身正是帮助你梳理你未曾经历过的精彩。
有一个同学这么说:出国就像出柜
,不出憋屈,出了后悔;但是不远离家,你并不知道家的好处。
想起那个叫人非常澎湃的老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出国念书不仅是上课念书。
国外的教育,对于没有接触过的人而言,能大大开拓视野,学会随时作一个头脑风暴,作出有建设性的质疑。
现在国内大学也开始鼓励质疑了,但很多学生都是为质疑而质疑,提出的问题自己都并不怀疑,这不过是另一种服从,“服从要你质疑的要求”。
但同时,很重要的是,拒绝价值观和道德绑架,拒绝不尊重事实和科学研究。
对于任何事情都非常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可能错了的那个概率,永远不把自己认为是“绝对正确”的。
这是国外大学学术训练的结果,也是经历的结果。
少一点轻狂,凡事要做得漂亮,要相信专业的力量,大家各司其职,门外汉成事的概率其实很小,不断妄断,鲁莽行事。
你终究不会比律师更懂法律,也不会比警察更懂得如何抓坏人。
要尊重那些思想家,艺术家,实业家,各种岗位上的人,及他们努力后的结果,不论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