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并不能单纯从甜和苦对立角度思考,而是需要综合历史和文化的进程来寻找解释。
首先,二战时期战争带动的咖啡需求,用来提升士兵的精神和耐力,不需求口味只要咖啡因(尤其美军),咖啡很淡,巨淡(赶大麦茶了),且用量很大。战后为了稳住拉美经济,大量收购拉美咖啡豆并在国内推广咖啡饮用,现在很多知名的咖啡公司也在二战后借着战后的东风靠即溶咖啡(口味也淡且方便)起势。在这些因素的共同影响下,美国形成了以速溶和滤泡为主的风靡咖啡形式。最初的"美式"的形态是这种(准确来讲是电动滤泡机出品的很淡滤泡咖啡)而不是我们日常所喝到的稀释浓缩。这也是为什么这时候的"美式咖啡"会被欧洲讥讽为"洗脚水或洗碗水咖啡"。
其次,现在所常提及的"浓缩稀释美式"。二战时期美国大兵喝惯了"淡咖啡",在欧洲大陆又喝不惯意式浓缩,于是在意式浓缩和他们熟悉的淡咖啡之间取了一个折中的形式,也就是现在的americano"美式淡咖啡"。
所以一切和美国人是否嗜甜没什么关系,是时代和战争的车轮一步一步催生出了"美式咖啡"这个形式罢了。
作者:都这么严格的么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94696677/answer/26214294156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