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45篇帖子。
(轉載知乎)低龄留学回国后文化认同度低、「反向文化震荡」强烈,如何看待低龄留学的价值认同问题?
1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2 20:33
据教育部信息,2016至2019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数量高达251.8万人,其中回国201.3万人,学成回国人数占比达八成(79.9%)。全球新冠疫情以来,2020年出国人数同比略有下降,但最近两年总的上升趋势并未改变。
在留学生回国就业的浪潮中,一些曾低龄留学的青年出现了价值认同等问题。在互联网社交平台豆瓣的“海归废物回收互助协会”社群,已经聚集了5万多人。IP显示为广东、网名“昂阳向上”在社群里说:“本人今年30,美本澳硕,人生观形成的时候都在国外上学……”
这些低龄留学生回国后,由于在国家认同、文化认同、价值认同、个人归属认同等方面出现偏离,不适应国内环境。吉林大学博士王瑶认为,留学教育体系缺乏思想政治教育观照、留学应急管理机制尚未形成、国外负面舆情的不良诱导以及种族主义带来的多元文化冲突等因素,使部分中国赴海外留学生出现爱国言行受争议、文化认同漂浮不定、政治态度相对漠然、心理状态孤独失序以及法治素养较为薄弱等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讲师胡晓檬分析,反向文化震荡是指个体在一个不同的文化中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后,重新适应、重新培养和重新融入自己的本土文化的过程。大量研究表明,越是在国外逗留时间长、对祖国文化认同越低,则越难适应回国生活。
低龄留学,要补上价值观教育这一课​
mp.weixin.qq.com/s?__biz=MjM5OTU4Nzc
2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2 20:33
大多数人,在大学毕业后就不会看非工作类的书籍了。
大学阶段和中学阶段,是人价值观养成的阶段。
尤其中学阶段,可以说是给以后的价值观打下了基础。
这种事情,之前就有过例子。
1872~1875年,清朝曾经向海外派出了120多名少年留学生。
中国留美幼童深感穿着长袍马褂和青缎瓜皮帽的“国服”大为不便,对头上拖着的发辫尤觉尴尬,他们于是鼓起勇气和“学监”斗争,终于改服西装,有的还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毅然剪掉辫子,揭开了“剪辫易服”运动的序幕。
这被当时的清政府视为“大逆不道”。
于是,在1881年,这批留学生因 “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即使竭力整饬,亦觉防范难周,亟应将局裁撤” 而被召回。


作者:知乎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1862613/answer/311867724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3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2 20:33
作者:Rainer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1862613/answer/311917818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泻药
本人15岁开始在温哥华读高中,高中毕业后到多伦多读大学,研究生在美国,现在回到加拿大在加拿大皇家银行(RBC)当数据科学家(职位已经知乎认证),主要任务是在皇家银行全球交易记录中找出洗钱用户。如果国内职场类比的话,这相当于是一个中国工商银行可以接触所有交易记录的岗位。
也就是说,无论如何我都算是融入了加拿大主流职场
早上去上班我的LinkedIn个人简介是,“Mixed background both academically and culturally” 学术上的混合背景说的是我本科商学院硕士工程学院,文化上的混合背景指的是中国和加拿大的成长经历。以至于我在康奈尔读硕士的时候,看到美国货架上摆的“Made in Canada”,都会去特地买一点。
我的价值观形成分了三步。在加拿大上高中的时候,我的价值观是完全的中国价值观。那个时候学校教历史课,讲到冷战的时候有意无意的把斯大林和希特勒放在一起讲。因为在西方史观下纳粹德国和苏联都是威权社会。而接受中国初中教育的我觉得把斯大林和希特勒相提并论完全不对。于是我就在课上和老师辩论。
那个加拿大历史老师还挺有意思一老头,因为本地学生对政治完全没兴趣,见到我这个能和他有深度辩论但是意识形态不一样的,主观评分很大的课就给我班级第二。高分是因为我能和他交流而别的学生背都背不到一块(加拿大公立高中学生水平很一般),但不给第一是因为不能让班里第一是个“反贼”。
但是那个时候,我确实改变了很多。比如学校也会找加拿大老兵给我们演讲,(其中包含朝鲜战争老兵),我第一次发现其实他们也不是穷凶极恶的敌人,而是和我爷爷(35年入党的老红军)一样的精神矍铄甚至有些慈祥的老头。
虽然改变归改变,在那个时候我从来没有身份认同问题,真正的身份认同问题是本科开始的
本科的时候有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我遇到了很多国内读高中的同学;第二件事情是我和我妈因为生活费大吵一架;这两件事情让我陷入长达三年的自我认同冲突。
我记得那是大二的平常一天,我去楼下买日本拉面,忽然发现自己已经整整一年没想回国了。那一天当时看来风平浪静,但几年后看其实是一个岔口,奠定了我以后的身份认同的基本基调:我拥有亚洲特征(比如爱吃日本拉面)和加拿大特征。就像你可以叫我Yihao也可以叫我Rainer一样;两者和谐共存。
第一件事情是我和我妈因为因为生活费大吵一架。简单来说我家不算穷。至少算是城市中产吧(在老家新一线甚至中产偏上);但是我妈作为一个从农村奋斗出来的传统中国妇女,非常提倡有时候甚至有些无用的节俭。比如在多大我想学个triple major
暑假要上课要多花钱,我妈和我大吵一架,因为她觉得只有不花家里钱取得的成功才值得提倡。但是北美文化从来不歌颂苦难,我当然不理解她提倡的那些东西。矛盾的爆发是有一次我家房子漏水,全家要搬到另外一套房子去住一段时间方便工人维修,我妈拍下了大包小包搬家的照片说供我上学家里要卖房。于是我彻底爆发把她拉黑了两年一直到我本科毕业(现在已经和解)当时的我觉得这件事情只是生活费的冲突,但是后来想想那段我和我妈互相觉得对方不可理喻的日子,这件事情可以归结于双方文化背景差异过大的冲突。
另外一件事情是我遇到了国内高考来多大的同学;他们学习成绩真的不错但和我玩不来(现在我不多的朋友里也没有一个参加过高考,最多是上了国内高中但高一就知道要出国所以一直在摆)。
大一的时候多大有反华分子来演讲(某佛教地区流亡政府的高官),我和他们一起去演讲厅参加爱国活动。我和另外几个同学进了演讲厅,和流亡政府高官用英文辩论;但是有一些国内高中的学生在群里提议找李毅吧
的那群人去Facebook网暴反对者。于是我当时就退了群,因为我觉得和他们玩不来。
然后就是竞争心态,把自己的高考经历当作资本,觉得高考过学习就一定更加扎实。这直接激发了我的胜负欲于是我火力全开三个major在多大GPA拉到前2%。哈哈也感谢他们当我的竞争对手不然我可能还真的上不了康奈尔。
但总之就是,和他们的接触让我觉得我和他们不一样,这更加推动了我认知的迷茫。
然后到了研究生,和一个清华的合租大吵一架,互相觉得对方不可理喻,这个时候我觉得没必要说服对方了。各自成长环境中形成的观念根深蒂固,也没有什么是对的错的。
这个时候我的自我认知彻底形成,我是1.5代移民,有中国的特征也有加拿大的特征。至于你说你看看你的肤色那我也可以说,加拿大2023年移民人口50万,出生人口37万。亚裔已经取得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比如多伦多和温哥华市长都是香港人,我老板也是加拿大1.5代华人移民。
现在的我自我认知形成后也越来越peace and love,如果一个中国人有100%的国内价值观,那我看他就像是国内的人看韩国人或者台湾人,不会华人坑华人也不会给任何分外帮助,就像你没必要无缘无故的讨厌一个韩国人一样。如果一个中国人有和我一样的价值观,那我就会因为对方是我的同胞对对方有好感。
当然我也不会回国,(抱歉有点跑题),因为虽然旅游可以,但是想到要和一群和我完全不一样背景的人当同事,我就觉得自己完全回不去了。
4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2 20:34
作者:ArtGAP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1862613/answer/311819695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先列个表,说明你有什么文化价值需要认同?这事儿若说,必被揪斗,不如不说,还是翻炒旧闻,自己看大清学童。
5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2 20:34
MathLover:


低龄留学≈学习不好、父母崇洋媚外的富二代
反向文化震荡≈不顺从父母、不顺从社会、有自己的想法、不会挣钱真花
不认同的,就是你对。
喜欢鸡汤,我可以现给你编,但是无法改变我心中所想。

6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2 20:34
有没有一种可能,他们不认可的文化,99%以上土生土长的种花家人也根本不认可:
内卷文化,丛林法则,社会达尔文主义,狼性文化,996·007,彩礼,田园女拳,酒桌文化,各种为你好之类的pua,小镇做题家·老实人,善良是一个弱点 ,城市户口农村户口山东河南河北省户口,攀比,别人家的孩子.etc


作者:Re-夏目晴人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1862613/answer/311827541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7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2 20:34
某知乎用戶:


同是文化,他们不认可的并不是你认为的那一些,而是那些明知是糟粕却又在国内不得不面对的所谓“文化”。
比方说酒桌文化,关系等级,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家长制,996等等。
这些东西,除了既得利益者,谁认可那些玩意儿啊?

8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2 20:35
西日韩留学吕老师​:


我觉得回国之后正常文化认同度低也是正常,人家就本身就是想去海外
人家这个年龄去海外,人家就是认可的是海外的文化或者海外的教育和教学的方式。只是因为很特殊的原因可能回国,否则我觉得这种方式的学生应该都会直接选择在海外生活或者工作。所以低龄的留学的认同价值度本身就低。

9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2 20:35
作者:有录网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1862613/answer/312702012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小录认为低龄留学(指在青少年时期进行的留学)可能会带来一系列文化认同
方面的挑战,尤其是当学生在留学期间接受了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和文化影响后回国。这种现象被称为"反向文化震荡
",指的是在回国后,学生可能因为习得了异国他乡的文化特质而与自己的家乡文化产生冲突和认同困惑。


这个问题有许多不同的观点,以下是小录的一些可以考虑的因素:


1⃣️开阔视野与跨文化交流:低龄留学可以让年轻人接触和融入不同的文化,开拓视野,增加对世界的理解和包容。这种跨文化交流对于培养全球化的人才具有积极作用。


2⃣️语言能力和学术优势:在留学过程中,学生有机会学习其他语言,并且可能受益于异国他乡的教育体系,提高学术能力。


3⃣️身份认同危机:回国后,学生可能会陷入身份认同的危机,不知道如何与本土文化和价值观结合,产生价值观的混淆和冲突。


4⃣️心理适应和社交障碍
:由于文化差异,学生可能在回国后面临适应困难和社交障碍。


5⃣️对本国社会发展贡献:低龄留学回国后,有些学生可能因为接受过更先进的教育,带回一些新的知识和理念,从而在本国社会发展中做出积极贡献。


综合来看,小录认为低龄留学的价值认同
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挑战。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教育家和家长的角色:教育家和家长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和尊重自己的文化,并理解其他文化的优点,帮助学生们建立更加全面和包容的世界观。


2⃣文化交流与融合:鼓励学生参与文化交流活动,促进本土文化与异国文化的融合,使学生在尊重本国文化的同时,也能接纳其他文化。


3⃣提供心理支持:学校和社会应提供心理支持,帮助学生处理回国后的适应问题和身份认同困惑。


4⃣鼓励社会认同
:鼓励学生参与本土社会的活动,培养对本国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最终,低龄留学本身并不是问题所在,而是需要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帮助学生理解、接纳和融合不同的文化,使得留学经历能够成为他们成长和发展的宝贵财富。


以上就是小录的回答啦,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里和小录进行更多的讨论呀!如果看到这篇回答的你有任何关于出国留学、备考的问题都欢迎来咨询小录哟✉️
10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2 20:35

有录文书大佬​:


“反向文化震荡”这个词很有意思,这里震荡的文化到底是什么文化也很值得深思。
不说低龄留学了,就本科或研究生出去的,回来都会有不适应的地方。生活上的习惯适应起来不难,难得是思想上的适应。
我从没后悔自己留学过,不是崇洋媚外,只是单纯想去提升自己,然后看看这个世界。
你先要看世界,然后才可以说世界观啊。不必因为各种声音而放弃自己看世界的决定。
我们生来独立,环境会塑造我们的一部分,不同的环境塑造不同的我们,然后再改变我们,最终,我们会迎来更好的自己。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4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