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考博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4164139/answer/275116718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一个月前闭幕的“两会”中,社会各界人士积极献言献策,认真行使公民权利,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
其中一条关于“扩大博士招生数量”的提议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激烈探讨:郑州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沈开举
认为,目前高校博士招生指标太少,严重阻碍了学术科研的开展。
➤因此建议:
废除博士招生指标管制,还权给高校;
由教育部制定博士点管理国家标准,可以限制每一位博导每年招生博士最多不超过几名;
博士培养要遵循“宽进严出
”的原则,不宜把管理重心放在指标限制上;
继续做好留学生的招生和培养工作。
博士作为目前我国的最高学位,博士生群体是科学研究的“主力军”,更是未来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储备力量,因此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
如何看待这一提议?这一提议的可行性如何?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1、博士扩招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博士持续扩招,《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11.60万人,在学博士生46.65万人,毕业博士生6.62万人,相较于往年都有了显著增长。
但为什么还有代表建议提高博士生招生数量呢?我们认为主要是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01 高校缺乏自主权
我国自1981年恢复博士招生以来,提出了多种招生方式,如普通招考、硕博连读、直接攻博、申请考核等。尽管招生方式逐渐多元,但政府依然在招生过程中处于主导位置。
诚然这种由政府主导的模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确保招生公平公正,但高校缺乏自主权,招生的规模受到总额的限制,每年可以招收的博士生数量相对较为有限。
02 高校之间名额分配不均
有些高校存在博士生导师多博士少的情况。以沈开举所在的郑州大学为例,该校法学专业
有约十几位博士生导师,但每年招生指标只有三五个,师生比严重失衡。
有些博士点的博导们不得不轮流招生,甚至造成人才培养断档等情况。很多博导间隔多年才能招收一位博士生,甚至引发了博导争抢学生等不良现象。
03 博士招生数量不足
博士是高校科研工作的主要力量,博士生对于一个高校的学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博士招生数量不足,将很难组建研究团队,进而直接影响到科研成果的产出。
事实上,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博士总人数以及博士占总人口的比例仍然相对较低。增加博士招生数量有利于储备科研人才,促进科技发展进步,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社会发展需求,提升国际竞争实力。
2、博士扩招的可行性
一方面,博士扩招是大势所趋。我国自1981年开始招收博士生以来,博士生招生数量呈现出逐年稳步提高的趋势。
1981年我国博士生招生数量不足1000人,2021年这一数据已经上升至接近13万人,约等于1981-2011年30年间博士生招生数量的总和,博士生大规模扩招似乎已经成为事实。
此外,从中国人口规模、高等教育
发展速度来看,我国目前的招生规模还未达到饱和状态,因此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博士生扩招仍然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大方向。
为了适应博士扩招的要求,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博士学位类型和招收渠道的多元化。从细分类型来看,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于专业学位
博士生的扩招力度,鼓励支持引导专业学位博士生教育发展,旨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一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此外,近年来教育部大幅提高了直接攻读博士、硕博连读的招生比例,攻读博士的渠道更加多样。
另一方面,各方对于博士的需求也在逐渐扩大。不同于以往博士毕业后主要在高校工作的情况,近年来博士毕业后的就业选择更加多元。
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等用人单位对于高学历人才的需求显著增加,基层公务员、中学教师等传统意义上主要面向本科及硕士招聘的职位在最近几年成为博士毕业后的重要就业选择。

来源:unsplash
博士们由于具备较强的科学探索能力、理论创新能力、文字表达能力,逐渐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崭露头角,成为引领各行各业发展创新的重要力量。
对于高校而言,增加博士招生名额能够壮大本校的科研队伍,充实科学研究的人才力量,从而获得更多的成果产出以及经费支持,进而提升学科排名
以及打造良好的社会声誉。
3、分析可能产生的结果01 就业形势日趋激烈
博士由于研究方向较为专一,很难在就业市场上找到与自己完全匹配的工作,“就业难”始终是困扰博士们的一大难题。
随着博士的持续扩招,必然导致博士学历含金量的下降以及就业竞争的加剧,结果是大量原本可以由硕士甚至是本科毕业生胜任的工作现在的招聘条件均为博士。

来源:unsplash
此外,就业环境的恶化也导致一大批博士在毕业后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从而选择继续推迟就业,继续从事博士后等工作。
02 人才培养质量下降
尽管沈开举认为目前博士招生数量整体较少,从而导致一部分博士生导师学生空闲。但博士扩招必然导致平均教育资源的稀释,博士生导师指导的博士生数量增加,这在无形中加重了他们的指导压力。
受到时间精力的限制,很多博士生导师无暇顾及全部招收的博士生,从而导致博士生缺乏必要的指导而影响学业进程。
此外,如果国家未能同步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博士扩招很有可能导致实验材料、场地、仪器、设备紧缺,博士生正常的科研条件难以保障,最终表现为博士生人才培养质量整体下降。
03 国民素质显著提升
扩大招收博士生数量给更多有志于攻读博士学位的同学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他们可以在学校接受更好的教育并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这对于提高自身的知识、能力、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宏观层面,教育是对国民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具有启智的功能,能够显著提高我国国民的学历水平和文化素质。
04 博士生延毕问题更加突出
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博士生培养存在“严进宽出”的问题,近年来国家提高了对于博士生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博士生培养向着“严进严出
”的方向改革。
相当数量的博士生由于导师指导不力、主观认识懈怠等原因,未能按照规定完成学业要求,从而导致延毕。随着博士招生数量的增加,将有更多的博士生不能按时毕业,从而引发博士生就业、经济和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很有可能会引发社会问题。
4、做好博士扩招的配套支持工作
博士扩招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培养的博士生数量增加,进而导致人才供过于求。近年来,博士人才过剩的现象屡见不鲜。
部分博士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甚至有博士毕业后选择担任街道办职员、小学教师等非研究性质的工作,“博士就业难”成为困扰社会的一大问题,因此有必要做好博士扩招的配套支持工作。
兼顾公平和效率
在分配博士生招生名额时,要在平衡好各高校、各学科名额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向基础学科
、边远地区倾斜,兼顾公平和效率两类因素。
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
抓好博士生在校期间的培养,提供必要的,做好博士生培养的过程监督与考核,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
加强博士毕业和就业指导
为广大博士生群体提供职业生涯规划
,引导其形成科学、自主、多元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提高其就业的竞争力和入职后的适应性。
总之,博士培养任重道远,需要国家、学校、导师、学生等各方主体共同努力,互相协作,久久为功,方能切实提高博士生培养工作实效。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21-08-27]. 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2108/t20210827_555004.html.
[2] 赵祥辉,陈迎红.我国博士生招生规模变化、争论与进路[J].高教探索
,2021(08):43-49.
[3] 腾讯新闻. 全国政协委员沈开举:放宽高校博士招生名额限制[EB/OL].[2022-03-10]. https://view.inews.qq.com/a/20220310A06GBX00?startextras =undefined&from=ampzkqw.
[4] 百度. 扩招不停!博士生再迎重大变革[EB/OL]. [2022-03-28].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8508678558117785&wfr=spider&for=pc.
更多考博干货,尽在【考博岛】公众号!